□ 邹陶嘉
一、由电视剧《繁花》想到
2023岁末至2024年初,由王家卫执导的30集电视剧《繁花》热映,江苏泰州海陵区人士游本昌老先生饰演的上海滩老派商人“爷叔”的形象深入人心,上海黄河路也瞬时全国走红。
撇开电视剧不论,荧屏之下,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的泰州,文昌旅盛,境内有一批工商业文旅景点,或为老字号工商业遗存,或为工商业者的故居、陈列馆,或为新建的工商业文化展示点。
如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兴化上池斋药店,省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靖江生祠故居,省文保单位兴化李园船厅(后为兴化县商会驻地)、高港雕花楼、李信昌过载行、海陵单毓华故居(单毓华单声爱国主义事迹陈列馆,爱国商人单声是杰出侨领)、省传统建筑组群姜堰溱潼镇李氏院士旧居(无锡荣氏集团“三新公司”驻溱办公旧址)、泰兴黄桥镇裕泰和茶叶店,市文保单位海陵新安会馆、泰来面粉厂、高港泰昌升木号、龙泉池浴室,新开馆的泰州早茶博物馆、中国肉脯文博馆(靖江)等。
它们讲述的是“泰州的黄河路”、“泰州的爷叔和宝总”。
二、文旅景点折射出的泰州工商业者基因
如果将苏商的发展比作一本书,明清时代被列为中国十大传统商帮之一的苏州太湖洞庭商人(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写的是书的前言,作为苏商前驱,他们带动了省内其他地区苏商的兴起,古城泰州工商业者的发展史则是这本书的重要篇章。泰州工商业文旅景点,作为泰州工商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标本,既向游人展示了这座古城的经济脉动,亦可从中一窥泰州工商业者的优秀基因。
1、泰州工商业者构成多元,包容和谐。
眼下的泰州正全方位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致力以“更友好的城市”吸引“更有为的青年”,以“人才链”耦合“产业链”。泰州地处“苏中之中”,历史上就是各地工商业者汇聚的宝地,同时也向外输出了一股泰商力量。泰州工商业者既有本地能人,也有外地英才来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既有传统商贾、手工业者出身,也有其他行业人士转而从事工商业。从业人员构成多元化,文化碰撞之后形成了包容和谐的“新泰商”文化。
从泰州文旅景点看,外来工商英才有:
兴化上池斋药店为迁居兴化的扬州人方石川于清康熙年间开设。兴化李园船厅为清代扬州富商李小波的私家花园(清咸丰年间,李小波在兴化四牌楼东侧开办“德本”当典,并在屋后建成后花园)。有望成为乡村研学游景点的兴化中堡“童德大”醉蟹制作坊,由元代前迁居苏州、明洪武二年再迁兴化中堡的宣城县童家寨童氏家族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前后,清嘉庆二十六年正式命名为“童德大”。
高港雕花楼(现东楼)由江南木商姚氏于清乾隆四年始建。高港泰昌升木号为民国初年湖北大冶木商刘汉舫依其故乡刘仁八镇的特色所建,具湖鄂地方特色。
泰兴黄桥裕泰和茶叶店创办人胡氏来自安徽绩溪,还曾在泰州多地开设同类茶号。海陵新安会馆是安徽人在泰的同乡兼商人组织。
“中国驰名商标”双鱼牌猪肉脯,创办者为三位广东汕头人。1936年,此三人乘船沿长江西上,了解到靖江猪源丰富,便落户于此创办了三友食品厂,专门生产猪肉脯。
溱潼院士旧居李氏曾祖李贞发,据说曾任溱潼商会会长,高祖李承霖为镇江丹徒人,后迁泰州溱潼隐居。(改革开放年代,春兰集团的掌舵人陶建幸也来自镇江丹徒)。
其他行业转而从事工商业者有:
首批江苏省工业遗产、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泰来面粉厂的创办者王贻哲和汪子恒,是科举出身的清末知县,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开办工厂。
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泰州籍商人单声为国外著名大学毕业的国际法博士。
2、泰州工商业者厚德崇文,爱国爱民。
当今工商业热议的CSR(企业社会责任)、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在历史上的泰州工商业者身上已有体现。
曾任溱潼商会会长的李贞发古道热肠、乐善好施,获赠“孝德永彰”匾额,并于1890年手书80字的“李氏家训”: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奋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1950年春,著名实业家刘国钧先生思乡报国心切,冲破重重阻挠,毅然从香港返回大陆。刘国钧一直不忘靖江故土,多次捐资兴办教育、疏浚圩港、修建岳庙。1997年10月,刘国钧故居被泰州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国钧曾结交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他十分欣赏黄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并于1951年创办常州纺织学院,于1962年创办常州勤业机电学校(现发展为常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胡氏自安徽绩溪来泰经营茶叶,曾布点姜堰白米镇。镇上曾有座三元桥,相传为胡、乐、王三老板合力兴建,胡老板还在大桥北端一侧建造了一座“义水亭”,内置石桌、石凳,供行人休憩并免费享用茶水。亭中曾有抱柱联一副:“亭榭恭立岸边迎送东来西去舟楫,板桥躺卧河上接待北归南往路人。”后桥在战事中炸毁。2003年有港商回乡探亲,当了解到三元桥的变迁后,慷慨解囊重建。
单声是《反分裂国家法》构想的首倡者。1998年,单声将位于泰州城区的祖宅捐赠给大浦小学,作为该校课外活动基地。他还捐资人民币100万元在泰州设立教育奖学基金。2010年,他把自己毕生收藏的古董、文物全部无偿捐给家乡泰州。2015年,全国第一所“单声幼儿园”在泰州命名揭牌。
3、泰州工商业者东引南联,开放进取。
今天的泰州已进入“上海都市圈”规划范畴,同时也是连接“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两大都市圈的重要枢纽。泰州多条过江通道的兴建和跨江融合、主动对接苏南的进程,展示了泰州人开放进取的姿态。历史上的泰州工商业者也有着东引上海、南通,南联无锡、常州的开阔眼界和博大胸怀。
溱潼院士旧居李家与无锡荣氏家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里有无锡荣氏集团所创“三新公司”驻溱办公旧址,以及荣宗敬、荣德生二位先生下塌处。荣氏集团的进入,使溱潼在1927年前后成为苏北地区有名的粮食集散地,经济繁荣一时。
靖江生祠镇的刘国钧1901年到常州武进地区的京广洋货店学徒,后集资开办布店和染坊。1915年刘与蒋盘发联手创办常州地区第一家机器织布厂,其后又投资开设了广丰、公裕、广益三爿布厂和广益染织厂,1930年接盘大纶久记纱厂,成立大成纺织染公司。
1931年春,“泰来”面粉厂二次改组,上海四明银行董事长孙衡甫独资接办,名为“泰来元记机制面粉厂”。1948年,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兼任泰来董事长,这是泰来面粉厂的又一次改组。
同为泰州老工业“三泰”之一的华泰纺织也与上海有关。1943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就读的王石琴与同乡高尧常在上海见面,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他们商量在家乡泰州办纺织厂。1945年8月,华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立,上海丁山桂任董事长,聘上海人傅耕莘为总经理,厂设泰州南门高桥原济泰典当行内。解放初更名为华泰丰记纺织厂,上海荣丰厂派人来泰主持工作。
4、泰州工商业者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郑板桥到京剧的改革与创新者梅兰芳,泰州的城市文化里蕴藏着创新的基因,延伸到工商领域,就是工商业者竞相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泰来面粉厂先后从美国购进爱产斯24吋钢磨6部,从德国、英国购进30吋钢磨4部、36吋钢磨3部、二汽缸卧式柴油机引擎1部。民国16年厂方申请注册了绿、红、黄“三羊”牌商标,“绿山羊”牌面粉通过外贸商埠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1929年,泰来“三羊”面粉在全国农产品展览会质量评比中获二等奖。50-60年代,工厂大力开展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缩短芯磨系统,增加打麦机,加强皮磨系统的刮剥作用,提高面粉的精纯度;缩短粉路,减少磨辊,将打麦机由串联改为并联,降低负荷。70-80年代,工厂试制成功自动运输线和自动记数装置,用卧式金刚砂打麦机代替棱角打麦机,增加吸式比重去石机,提高去杂能力;吸收前路均匀出粉法的优点,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9%左右,日生产能力由60年代的100吨左右提高到近500吨。
刘国钧在国内率先使用筒子纱、盘头纱,节省了劳动力、物料;开创了国内制造平绒、灯芯绒的历史;在大成纺织染公司安装了一套深井空调设备,控制车间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员工生产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在当时国内纱厂第一无二;采用了比较高的设备折旧率,保证了大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投入再生产的资金需要,全部订购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瑞士纱锭设备;学习英商怡和纱厂的先进浆纱技术,赴印度、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并提出了学习日本先进技术的目标。
1929年,兴化上池斋药店第五代业主方少泉将店堂大门改建成了仿上海国药号式样的石库门,又购德国镜面、花砖将店内装饰一新,仿效北京同仁堂的管理模式进行运营。
顺应新时期市场需求,泰州早茶经营者推动泰州早茶从传统的“大块头、多油多腻”的“温饱型”早餐向“小而美”的精致型养生美食提档转型,除经典大众品种“一丝一点一面”(五味干丝、鲜肉大包、鱼汤面)外,还有多种茶类(花茶、绿茶、红茶可选)、佐茶的泰州传统美食(麻糕、麻饼、红糖京果等)、冷碟(肴肉、黄瓜、脆鳝等)、各式点心(如蟹黄包、秧草包)等组成的营养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