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启“古厝新声”泉州世界遗产地新试点

泉州晚报     2023-06-16 10:33:46     手机看旅讯     字号:T | 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活动——

  开启“古厝新声”泉州世界遗产地新试点

  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一同庆祝2023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教授在庆祝视频中宣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选择中国最新列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地作为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活动的第五处试点。

  据悉,自2017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开始试点针对社区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理念,已经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的4处世界遗产地开展试点,包括在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云南石林开展的“石上彝绣”、在贵州梵净山世界遗产地内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的“苗绣兴乡”、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地雅安和卧龙开展的“熊猫大使”以及在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贵州赤水开展的“竹乡碳计”。

  2022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为响应公约“下一个50年”主题“遗产成为韧性、人文与创新的源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选择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可持续生计活动的第五处试点,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下,开启“古厝新声”泉州世界遗产地新试点。

  夏泽翰教授表示,这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泉州在城市层面以文化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绝佳机会,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泉州的平台合力,分享遗产保护的优秀实践。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与故宫博物院和泉州携手,开展建筑遗产保护。

  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心主任庄小波说,本项目活动以“古厝新声”为主题,内容主要包括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基础调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培训活动、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系列活动等工作,有助于密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系合作,扩大交流互鉴,提升和扩大泉州世界遗产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泉州晚报记者陈智勇 吴泽华 通讯员曾世彬 杨意赐)

  项目背景

  闽南民居建筑技艺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一个分支,于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由文化部捆绑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广泛分布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台湾等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点中,泉州府文庙、天后宫、开元寺等也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实体案例,并且融入社区生活,其传承和创新特点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下一个50年”主题“遗产成为韧性、人文与创新的源泉”。(陈智勇 辑)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贾永慧)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